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预算公开 > 预算决算

关于今年以来我市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来源:天津市财政局 发布时间:2020-10-10 16:01

  

——2020年9月24日在天津市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

  

天津市财政局局长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今年以来全市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全市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各区、各部门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落实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预算的决议,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全市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回升势头好于预期,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新动能引育步伐加快,人民生活得到有力保障。

(一)一般公共预算。

18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67.5亿元,同比下降15.6%。其中,市级收入534.6亿元,下降13.2%;区级收入732.9亿元,下降17.3%。全市一般公共支出1835.2亿元,下降7.8%。其中,市级支出662.3亿元,增长1.3%;区级支出1172.9亿元,下降12.2%。收支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是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实。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重点减轻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行业企业税费负担。前期出台的6月前到期的主要减税降费政策,执行期限延长到今年年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延缓到明年缴纳。17月,税务部门为企业减免税费115.5亿元,有效减轻市场主体负担。

二是财政收入降幅有所收窄。受疫情影响,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前5个月累计降幅均接近20%6月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企业购销形势向好,经营纳税逐渐步入正轨,回升态势较为明显。18月,收入降幅收窄至15.6%,其中税收降幅收窄至13%,分别比上半年回升了1.5个和3.3个百分点。

三是支持经济力度持续加大。财政部门综合运用财政补贴、政府采购、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政策工具,积极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支持企业加快复工复产,着力发挥财政资金稳增长、促发展的积极作用。18月,全市支持经济领域支出329亿元,增长24.4%,其中支持企业发展支出244亿元,增长22.7%;科学技术支出85亿元,增长29.5%

四是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更加注重结构调整,突出政策重点,坚决削减低效无效资金,优化预算支出结构,全力做好疫情防控、三保等领域资金保障。18月,各级财政部门累计安排疫情防控资金超过36亿元,用于防疫设备物资采购、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建设等急需支出。建立资金直达基层直达民生机制,及时下达各区抗疫特别国债、特殊转移支付等资金166亿元,支持基层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18月,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535.4亿元,下降44.2%。其中,土地出让收入497.5亿元,下降45.4%;彩票公益金收入4.4亿元,下降26.9%。分级次看,市级收入145.3亿元,下降38.7%;区级收入390.1亿元,下降46%。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072.2亿元,下降28.3%。其中,市级支出227.2亿元,下降44.5%;区级支出845亿元,下降22.1%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18月,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848亿元,下降16.4%,其中保险费收入584亿元,下降18.5%,主要是顶格落实阶段性社保费减免政策;财政补贴166.2亿元,下降23.4%,主要是财政补贴拨付进度低于序时进度;利息收入13.7亿元,增长95.7%,主要是2020年定期存款到期较多。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038.8亿元,增长6.3%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18月,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2亿元,主要为区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受市属企业集团层面推进改革及上半年疫情因素影响,市属企业年度审计及收益收缴工作有所推迟。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1亿元,主要用于国有企业资本金注入。

(五)地方政府债务。

1.一般债务限额。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核定我市2020年新增一般债务限额102亿元。包括3部分:一是2019年底提前下达限额60亿元,已经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审查批准纳入年初预算,全部分配市级使用;二是今年622日预下达并列入中央直达资金范围6亿元,经报请市十七届人大财经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备案,全部分配各区使用;三是其余36亿元,经报请市十七届人大财经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备案,全部留归市级使用。据此,2020年全市一般债务限额1625.8亿元,其中市级一般债务限额589.5亿元。

2.专项债务限额。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已分4批下达我市新增政府专项债务限额1156亿元。其中2019年底下达第一批178亿元,已经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审查批准纳入年初预算,分配市级66.8亿元、区级111.2亿元。今年1月、4月、6月,财政部分3批下达223亿元、314亿元、441亿元,经报请市十七届人大财经委员会第十九次、二十次、二十三次会议备案,分配市级111.2亿元、区级866.8亿元。据此,全市专项债务限额增加至4686.3亿元,其中市级债务限额增加至1498.7亿元。此外,财政部于今年7月预分配我市支持化解地方中小银行风险专项债券93亿元。

3.政府债务余额。截至8月底,全市政府债务余额6215.3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606亿元、专项债务余额4609.3亿元,均控制在债务限额以内。预计全年付息186亿元,所需资金已在支出预算相关科目中安排。

目前,中央下达我市债务限额尚未最终确定,待全部债务限额下达后,我们将及时编制市级预算调整方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六)中央直达资金。

1.下达情况。按照国务院部署,财政部下达我市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532亿元。其中,直达资金190亿元,包括特殊转移支付63亿元(含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特殊转移支付资金55亿元,社保、教育、金融等其他领域转移支付资金8亿元),抗疫特别国债102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券6亿元,正常转移支付19亿元;参照直达资金342亿元,包括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补助经费162亿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央调剂资金134亿元,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15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补助经费12亿元,就业补助资金10亿元,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5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助经费4亿元。

2.分配情况。按照中央切块、省级细化、备案同意、快速直达的分配原则,我们按照不同类别的直达资金分配要求,综合考虑各区三保缺口、收入减收、抗疫工作量等因素,确定相应的资金分配办法。截至9月,除市级财政按规定预留20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外,剩余512亿元中央直达资金已全部分配下达,其中市级346亿元,主要是我市社会保险基金为市级统筹,纳入中央直达资金的社险基金补助按规定由市级列支;区级166亿元。

二、财政重点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预算法和《天津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落实市人大通过的预算决议要求,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有力维护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一)积极发挥财政逆周期调节作用。

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一是建立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基层机制。按照省负总责、当好过路财神、不做甩手掌柜的工作要求,第一时间将中央下达我市的特殊转移支付、抗疫特别国债等资金全部分配至各区,制定印发资金管理办法,明确直达资金的分配、使用、拨付、监管要求。构建直达资金监控系统,成立市区两级工作专班,确保每笔资金去向能跟踪、可监控,已累计支出188亿元,直接惠企3916家,利民54.5万人(户)。二是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抢抓债券发行窗口期,首次采用向市人大报告备案方式,成功发行新增债券1258亿元,平均利率3.44%,发行进度位居全国前列,有力支持了津兴铁路、轨道交通、国家会展中心周边配套基础设施、绿色生态屏障、湿地保护、天津港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二)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扛起首都护城河政治之责,牢固树立战时财政思维,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变长流程短操作,全力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是打破常规、迅速安排资金。主动靠前、用情服务,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深入医疗卫生机构、隔离观察点、重点企业、高校、物资储备库等单位,了解一线实际需求,实现预算安排与抗疫需求精准衔接。二是加快疫情防控资金拨付。切实加强资金调度,通过动支预备费、调剂预算、财政垫付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开通财政拨款绿色通道,变以往先项目后资金的做法为资金等着项目,确保不因资金问题影响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三是及时出台保障政策。坚持资金快速拨付和规范有效使用并重,21日即印发了我市疫情防控资金保障管理办法,并会同相关部门及时出台患者救治费用、一线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临时性工作补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人民群众不因担心费用问题而不敢就诊,有力处置了歌诗达赛琳娜号邮轮、马航飞机、宝坻百货大楼、天津动车客车段等高风险点位,使我市疫情风险在全国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四是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决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由89元提高到99元,建立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着力提升重大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治能力。

(三)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

统筹资金政策,加强财力保障,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一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高标准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资金保障,坚持不降标准、不打折扣、足额保障,拨付各类帮扶资金29.9亿元,实施帮扶项目985个,拨付进度位居全国前列。支持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紧紧围绕三美四全五均等帮扶目标,落实困难村十项帮扶行动计划,及时拨付市级补助资金12.5亿元,加快实施困难村基础设施帮扶和产业带动帮扶。二是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争取中央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5.9亿元,对居民冬季清洁取暖、燃煤污染控制、工业污染治理、新能源公交车购置等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实施中心城区水环境提升,落实引滦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三是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严格举债事前审查,对各区融资平台或国有企业大额融资提前20日上报市财政、金融、国资等部门进行安全审查,防止出现前堂拆弹、后堂造弹。压实各部门各区属事属地责任,全面梳理2020年到期债务情况,建立月计划、周销号、日报告制度,督促落实偿债来源。聚焦中央出台的降息降准、灵活宽松、稳定信用、适当展期等政策,鼓励融资平台与金融机构协商缓释短期偿债风险,债务期限普遍延长到2023年至2028年,有效缓解了偿债压力。

(四)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积极对冲疫情对经济社会负面影响,坚持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坚决守住的底线,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为有力有序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努力稳定和扩大就业。认真落实就业稳岗政策,安排年度就业专项10.4亿元,对已有就业支持政策全面加力扩围,完善临时性保就业政策体系,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单位开发2万个优质见习岗位,鼓励支持吸纳就业和灵活就业,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困难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二是支持保基本民生。拨付困难群众救助资金18.4亿元,做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流浪乞讨救助人员、孤儿等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及时将受疫情影响陷入困境的人员纳入救助范围。发放阶段性失业补助金,对现行失业保险金政策没有覆盖的失业人员,按每人每月400元、为期6个月的标准给予补助,保障疫情期间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三是支持保市场主体。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制定实施增值税留抵退税分担机制,及时落实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下调政策,对生产特定产品、提供特定服务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支持,顶格落实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政策,预计社保基金全年减收290亿元,用真金白银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四是全力保障粮食能源安全。支持我市春耕生产,及时下拨农业支持保护资金3.6亿元,保障各涉农区抢抓农时、不误农事。拨付专项资金2.5亿元,支持2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预计达到535万亩。安排粮食风险基金5.7亿元,全力支持粮油储备,有效保障市场稳定。支持加大蔬菜、鸡蛋、肉等生活必需品储备,做好重要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五是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用足用好国家财税、金融等各项助企纾困政策,落实我市惠企21”“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7等政策措施,全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围绕接链、促需、护企,实施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接链专项行动计划,支持举办汽车、生物医药、动力电池等专题撮合对接会,累计签约38项,实现上下游衔接成果23个。六是支持基层稳定运转。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建立市级财政对区级三保预算事前审核机制,确保国家和我市制定的民生、工资政策落实到位。加大市对区资金调度力度,将财政部阶段性提高我市留用比例增加的现金流全部拨付区级使用,实施全市库款余额每日监测,对困难区给予临时周转资金支持,有效缓解区级库款周转压力。

(五)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完善现代财政制度。一是严格实施零基预算。坚持以零为基点,项目预算安排实行一年一定,打破支出固化格局,统筹各项资金全力保障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扶贫助困等重点领域支出,其他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幅度近60%。二是全面落实真过紧日子。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制定出台我市严把支出关口真过紧日子16条措施,建立禁止类限制类管控清单,对增人增资、用房设备、场馆建设、节会展演、规划编制等5类支出事项全部核减收回预算;对行政成本、提标扩围、涉企补贴等3类支出事项从严审核,切实做到能省则省、应减尽减。三是扎实推进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优化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制定出台我市教育、科技领域事权改革实施方案,积极推进自然资源、公共文化、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领域改革。完善市对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建立困难系数评价体系和绿色生态补偿机制,重点向财力困难区倾斜,加快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市与区财政关系。四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推动绩效关口前移,积极搭建事前评估工作平台,对14个重点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建立绩效目标集中会审机制,首次将目标编制范围扩大到全部有项目的市级部门,占部门预算项目支出总额的95%。五是推动资源税地方立法。落实税收法定原则要求,配合市人大财经委、法工委开展资源税地方立法审查,对资源税法中规定实行幅度税率的石灰岩、其他黏土、矿泉水、海盐、地热等我市应税资源的适用税率、计征方式及减征免征办法作出具体规定。

总的看,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符合预期,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同时,财政运行和预算执行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预算执行进度明显滞后,受疫情因素影响,全市一般公共收支仅达到年初预算的50%左右,实现全年预算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二是财政刚性支出不断增加,预算执行存在较大缺口,全年预算平衡压力持续加大;三是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不高,部分社保基金险种滚存结余可支付月数下降较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保基金预算与一般预算衔接不够紧密;四是预算执行不够严格规范,政策实施与资金安排统筹联动不够紧密,预算绩效改革步伐还需要进一步加快;五是融资平台债务规模较大,部分区债务化解和三保支出压力大,风险隐患不容忽视。我们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三、下一步财政工作

今年后半年,各级财政部门将认真贯彻市委决策部署和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决议,按照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及我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等各项要求,坚决履行好财政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职责使命,聚焦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加大六稳”“六保工作力度,坚持精打细算,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我市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各项工作提供更加有效的财税政策支持和综合财力保障。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巩固和拓展去年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成效,不折不扣抓好今年新出台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把该减的税减到位、该降的费降到位,使企业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发挥财政政策同金融、消费、投资等政策合力,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稳定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支持惠民暖企消费,助力企业加快恢复生产经营。深入实施新动能引育五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智能科技产业,壮大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激活潜在市场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坚持厉行节约真过紧日子。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和大局意识,坚持艰苦奋斗、节用裕民,勤俭办一切事业,大幅压缩行政运行成本,把钱用在刀刃上,全力支持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强化预算执行约束,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严禁无预算、超预算支出,除疫情防控、应急救灾事项外,预算执行中一般不再追加预算。密切跟踪预算执行进展,按照能省则省的原则,将年底前可不再安排的支出节省下来。多措并举开源挖潜,大力盘活部门持有的企业股权、长期低效运转或闲置房产,强化结余结转资金清收,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和土地出让,弥补财政减收增支缺口。

三是坚决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严格执行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强化中央直达资金监控,建立资金实名台账,督促各区加快支出进度,使新增财政资金一竿子插到底、迅速落地见效。加强区级财政运行风险监控,建立重点关注名单,实行一区一策管控,对财政运行风险预警区锁定库款调度资金并提前扣留,确保工资发放。压紧压实区级三保保障责任,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做好预算安排和库款调度,从严把控提高保障标准等增支政策,对困难区通过提前调度、转移支付等方式给予支持,确保基层财政稳定可持续运行。

四是扎实做好债务风险防控。用足用好新增债券资金,加强债券资金动态监管,实时跟踪项目单位资金拨付情况,督促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及早形成实物工作量,有效支持补短板、惠民生、促消费、扩内需。强化风险意识,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既警惕财政领域的风险,也防范其他领域传导过来的风险。创造条件做好债务缓释,采取批量打包方式,与政策性银行进行统一协商,实现高成本、短期债务重组为低成本、长期债务。严把举债源头,落实偿债责任,积极利用PPP模式、资产证券化、债转股等政策工具拓宽化债资金渠道。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配合财政部天津监管局加大监督核查力度,对违法违规举债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

五是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深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统一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管理等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实现预算管理全流程的数据贯通、动态反映、有效控制、及时预警。推动社会保险基金精算平衡,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通过投资运营、定期存款等实现基金保值增值。加快推进国企混改,规范混改产权收入管理,加大国资预算调入一般预算力度,提高国资预算贡献率。抓紧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将绩效管理实质性嵌入预算管理中,加强绩效结果应用,建立健全绩效管理结果与预算调整、改进管理、完善政策挂钩机制,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使宝贵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大效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今年财政改革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落实市委决策部署,按照市人大有关决议,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