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视点

【中国财政】聚焦服务保障“十项行动” 奋力谱写财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中国财政 发布时间:2023-12-28 14:10

天津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吴丽祥

2023年以来,天津市财政局坚持稳中求进、迎难而上,着力增强“添秤”“交账”意识,注重聚财有道、理财有法、用财有方,集中财力保障市委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落实落地,持续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实践中财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突出“好”字保重点,主动服务重大战略

聚焦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系统性推进,积极处理好收支矛盾,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全力以赴保障好市委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在财政领域落实落地。

一是以高站位抓好统筹。市财政局党组高度重视“十项行动”服务保障工作,紧紧抓住“第一要务”,先后11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动贯彻落实,注重与年度重点任务、财政改革发展、主题教育深度融合,制定出台“1+8”具体落实方案,坚持一体部署、一体推动、一体落实,千方百计统筹安排资金,充分发挥海河产业基金、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基金、滨海产业基金引导撬动作用,强化政策集成和资金协同,优先保障“十项行动”落地实施。

二是以严要求压实责任。聚焦服务保障“十项行动”,推动任务细化、措施细化、目标细化,明确深化拓展开源增收,盘活资源资产、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等重点任务,建立清单化、台账式落实机制,明确工作责任人、时间表、路线图。坚持压紧压实责任,加强工作督查督办,打通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注重工作调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度,强化政策资金保障力度,在逐一落实保障事项中见行见效。

三是以好典型示范引领。大力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相融互促,深入开展具有财政特色的党性实践活动,注重用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在服务“十项行动”落实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以“光荣榜”的形式展示,坚持每月必统计、季度必上榜,及时公布进展成效,先后择优宣传推介一批单位(处室)先进事迹和经验做法,营造创新竞进、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

突出“进”字促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向好

聚焦做大做强“财力”蛋糕,千方百计推进财源建设,牢固树立质量效益导向,注重支持投资有收益、产品有市场、区域有就业、环境有改善的企业和产业发展,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一是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积极推进“政采贷”,全市授予“政采贷”融资金额达4.9亿元,同比增长15%。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落实好增值税留抵退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全力支持天开高教科创园高质量发展,支持设立2亿元创业种子基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启动第三届海河国际消费季,发放超亿元消费券和购车补贴,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二是持续推进财源税源建设。强化市、区两级税源专班“探照灯”“显微镜”“领航员”作用,加强财税运行调度,完善税源建设协同工作机制,开展跟踪服务、包联帮扶,精准高效解决企业诉求,加大征管力度,应收尽收,天津市收入增速在直辖市中位居前列。完善财政支持政策,综合运用专项资金、政府投资基金等政策工具,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平台经济,打造强劲活跃的经济增长引擎。高标准搭建税源建设应用平台,构建“数据库+应用平台”管理模式,制定税源建设工作评价办法,全面提升税源建设质效。

三是持续推进资源资产盘活。坚持“宜租则租、宜售则售、宜转则转、宜整合则整合”的原则,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统筹协调,聚焦重点领域,拓展盘活思路,大力推动资源资产盘活变现。全市开展闲置资产整治专项行动,采取“调剂利用一批、处置变现一批、出租运营一批”的方式,组织梳理闲置资产,激活空置楼宇、厂房等闲置资源,加强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日常管理,促进共享复用,进一步提高资源资产使用效益,实现增收节支,补充财力。

突出“实”字惠民生,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聚焦群众关切、社会关心、基层关注,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优化支出结构,推动重心下移、资金下沉、保障下倾,持续增加民生福祉,先保覆盖、再提水平,迈小步、不停步。

一是助力社会事业持续发展。持续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落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经费补助政策,支持举办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支持“双高计划”、“双优计划”等项目建设。聚焦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统筹用好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保障就业创业政策落地生效。大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健全完善服务保障体系,积极做好后疫情时代资金保障,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二是倾力打造宜居宜业城市。持续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资金支持生态修复、污染防治、发展转型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一环十一园”绿链建设,开建56个“口袋公园”。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完成供热管网改造136公里、燃气管道更新改造253公里。加快落实全面健身实施计划,开工建设20条健身步道、103处社区户外微场地,更新402处社区健身园。大力推进文旅融合,支持举办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海河文化旅游节、天津马拉松等文体赛事,打造特色文旅活动,彰显美丽天津特色魅力。

三是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用足用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农业信贷担保奖补等政策,放大乡村振兴基金撬动作用,有效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支持建设高标准农田、支持种业振兴、产业融合发展,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精准扶持经济薄弱村,精心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支持绿色发展、生态惠民,进一步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突出“严”字抓管理,增强财政治理效能

聚焦增强财政治理效能,认真处理好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注重精打细算,当好“红管家”、打好“铁算盘”、把紧“钱袋子”,更好发挥财政管理在资源配置、财力保障、规范秩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是加快预算管理改革步伐。推动财政改革发展行稳致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更深、更细、更广推进预算公开,带头主动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全面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严格实施零基预算,严控财政供养人员,严格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大力压减一切非必要非急需支出,切实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强化预算执行约束,坚持“先有预算、再有指标、后有支出”的工作机制,将各单位资金收支全面纳入部门预算。

二是加大预算绩效管理力度。牢固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理念,构建多维度财政管理绩效考核机制,打破资金分配固化格局,严把支出绩效关口,压紧压实责任链条,审核5000余个项目绩效目标。强化预算资金投入产出绩效管理,注重前端发力,进一步扩大财政事前绩效评估范围,开展重点评估,评估评审结果作为安排预算的前置条件。大力开展市级部门预算管理、区级财政管理绩效考核,推动各区各部门树立“投入和产出并重”改革导向,不断提升财政资金效益。

三是加力发挥财会监督职能。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召开全市财会监督会议,制定印发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协调工作机制,加强财政部门与纪检监察、巡视、审计等部门协同联动,促进信息互通、监督协同、成果共享,形成监管合力。围绕财经纪律重点问题整治、会计评估行业专项监督等方面,聚焦减税降费、基层“三保”、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管理等42项内容开展专项整治,规范财政收支管理,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

突出“稳”字保安全,兜牢财政运行底线

聚焦抗牢财政部门政治担当,始终将财政安全运行摆在突出位置,稳妥处理好防风险和促发展的关系,积极应对困难挑战,准确把握防范风险的目标、路径和举措,切实做到心中有数、肩上有责、手中有策、履职有效。

一是千方百计抓“三保”。坚持“三保”支出优先顺序,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锁定“三保”项目标识和范围,实行“三保”支出专户管理,严格支出预算审核,加强资金使用跟踪管理,确保基本民生、人员工资、运转经费等项目及时足额支出。建立预算动态平衡管控机制,动态测算可用财力,避免年度执行中超财力安排支出。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围绕预算编制、资金管理、账户管理等方面制定出台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干部队伍建设,保障基层运转稳定可持续。

二是全力以赴化债务。坚持“开正门、堵旁门”,遏增量、化存量,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强化组织领导、责任传导、政策指导、工作督导,全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严格落实市对区举债融资事前安全审查和疑点问题推送等工作机制,制定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一般债券偿债备付金制度,健全依法合规科学举债管理链条。注重优化金融环境,对接金融机构,积极推进债务风险缓释,提振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对天津发展信心,有力有效防控债务风险。

三是坚定不移保运行。强化库款运行管理,建立库款预警机制,按日对各区库款余额情况和日常支出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管理,及时对库款保障水平偏低、暂付款规模较大的有关单位进行预警提醒提示。积极推进库款管理、政府债券发行与国库现金运作统筹协调机制,加大对中央直达资金、区级上解资金的调拨频次和进度,及时有效补充库款,确保库款规模保持在合理水平,全面保障市区两级重点支出资金需求,切实防范出现财政支付风险。

《中国财政》2023年第24期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