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于人机融合的新型稽核管理模式
庞及其、邵洁、张涛、周艳艳、赵治钧、韩红捷、苏粤、张丹丹、张逸楠
作者信息
姓名 | 单位 | 职务 | 职称 | 联系电话 | 电子邮箱 | 通信地址 |
庞及其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高级会计师 | 022-22408168 | pangjiqitjdl@sina.com | 天津市河北区五经路39号 | |
邵洁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高级会计师 | 022-22408166 | 天津市河北区五经路39号 | ||
张涛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财务部副主任 | 高级会计师 | 022-22408155 | 天津市河北区五经路39号 | |
周艳艳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财务部稽核处处长 | 高级会计师 | 022-22408167 | 天津市河北区五经路39号 | |
赵治钧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高级会计师 | 022-22408177 | 天津市河北区五经路39号 | ||
韩红捷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会计师 | 022-22408169 | Hansemail@163.com | 天津市河北区五经路39号 | |
苏粤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会计师 | 022-22408171 | 天津市河北区五经路39号 | ||
张丹丹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滨海供电分公司 | 经济师 | 022-25207691 | mojielanyouling@sina.com |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营口道394号 | |
张逸楠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东丽供电分公司 | 会计师 | 022-22405039 | 420534673@qq.com | 天津市东丽区西二道 |
摘要
输配电价改革后,政府部门正在从“建机制”转向“强监管”,对违规经营投资站位高、定性重、处罚严,要求电网企业不仅要注重发展均衡和效率效益,更加注重运营合规和防范风险。同时,电网企业“一六八”战略新体系的提出,要求财务稽核要紧紧围绕新时代战略目标,适应监管需要,构建更加智能、更加高效的稽核管理模式,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
本案例阐述了电网企业统筹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整合现有渠道和平台等资源,以“人”和“机”这两把利剑融合为主线,围绕稽核工作重点环节,打造职责明确、流程贯通、运转高效的稽核管理模式,营造企业内部新型赋能型稽核环境,进一步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一、背景介绍
随着输配电价改革的深入,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务院国资委相继出台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和中央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不断加大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的追究力度,这就要求电网企业在提质增效的同时更要注重运营合规和风险防范。同时,原董事长舒印彪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公司”)2018年“两会”上提出“一六八”战略新体系,财务既要对接国网公司新战略、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又要适应国家监管需要,而财务稽核作为企业防范风险、加强内部控制、确保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其工作方式亟待创新和丰富。构建更智能、更高效的财务稽核管理模式,提高财务精益化稽核管理水平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迫切。
二、总体计划
(一)工作思路
针对目前稽核管理中存在的人员配置不足、稽核工具和手段传统、稽核流于形式和稽核效果不佳等问题,以“人”和“机”融合为主线,构建新型稽核管理模式,营造“双剑合璧”的新型赋能型稽核环境,实现稽核“主题选择-工作实施-整改考核-管理提升”的闭环管理,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二)工作流程
构建基于人机融合的新型稽核管理模式,重点在于人机融合,目的是各取人和系统优势,实现人机优势互补,从而实现提高稽核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目标。一是要将重复性工作交由智能化系统去解决,使管理者侧重结果运用,推进稽核工作向主动化、常态化发展。二是赋予智能化系统一个可以集成多专业多平台资源的载体,实现智能化稽核,并将大数据稽核疑点与稽核人员追根溯源相结合,更好地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三、实施过程
(一)“双剑出鞘”,快速、精准确定稽核主题
坚持问题导向,以在线稽核发现疑点、实时监督发现问题、内外部检查发现问题和公司确定的重难点工作为线索,通过绘制问题分布图确定稽核主题,精准定位确定稽核要点,建立覆盖全业务、全级次的常态稽核机制。
(1)依托大数据统计分析,缩小稽核选题范围
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经营模式和资源变得透明开放,这也使得稽核主题选择走上了“快车道”。公司以问题库的问题为主,辅之财务机器人稽核发现疑点,统计公司近3年高频问题和疑点,初步确定稽核主题范围。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补充稽核选题内容
准确把握政策内涵,识别政策变更风险,重点关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部署,实时了解国网公司及天津市政府最新政策变化及公司年度重点工作,补充稽核选题范围,增加新的稽核内容。
(3)深化人机交互应用,科学锁定稽核主题
设置两条互补稽核通道,一是线上稽核通道。依托现有在线稽核流程稽核出的疑点和已发生问题分布情况,以问题为主、疑点为补充进行排序,选取前6位问题所属专业领域作为全年稽核基本主题。二是人为补充机制。根据国家最新政策变化和年度重点工作补充线上稽核流程未涵盖的风险领域,确定全年剩余6个稽核主题。利用两条人机互补模式,科学高效锁定2018年稽核主题,为全年稽核工作开展提供了有效支撑。(见图1)
图1:2018年度实时监督专题
(二)“双剑出击”,高质、高效发挥监督合力
“双剑”出击需要智能之剑(智能系统在线稽核)和人力之剑(稽核人员现场稽核)相结合,实现“双剑”配合,主动出击,提高稽核质量与效率。
(1)苦练内功,夯实“双剑”基础
①构建“四库一清单”,全面武装稽核人员
一是构建财务风险案例库,全面梳理近年来内外部检查发现问题并编制成册,作为提高稽核人员风险预判能力参考书。二是构建实时监督规则制度索引库,对近年来细化的稽核规则进行梳理,作为稽核人员分析疑点、识别风险的重要工具。三是构建检查方法案例库,全面列示各种问题检查方法,使稽核人员更好地聚焦问题对号入座,提高稽核工作针对性与检查效率。四是参与编写内部审计案例选编,从审计视野,详细阐述内外部审计中发现典型问题审计过程、审计结果和制度依据,提高稽核人员稽核实际工作能力。五是建立“四单合一”的问题清单体系,将问题清单、整改清单、问责清单和成效清单进行整合,全面展示“问题梳理-问题整改-考核问责-管理成效”整个过程。(见图2)
图2:稽核四库一清单
②借助“4+1平台”,实现日常稽核自动化
将大数据和在线稽核相结合,综合运用财务管控在线稽核模块、ERP审计系统、管控审计系统、资金监控平台和ERP智能机器人五种平台(见图3)。开展在线稽核,将系统在线稽核发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查找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疑点,作为日常稽核和现场稽核的重点,为下一步开展专项稽核提供线索。
图3:“4+1”智能稽核平台
(2)“双剑”出击,提高稽核工作效率
①“智能之剑”出手,迅速定位风险疑点
一是通过智能稽核平台进行相关主题的在线稽核,结果汇总后以疑点形式下发,再由基层单位线上进行疑点反馈。二是汇总各单位疑点反馈情况并进行分析,筛选出现场稽核及日常稽核的重点内容以清单的形式下发,指导各单位开展日常稽核工作。三是以问题整改通知或风险提示单的形式,将稽核查找出的问题采取线上方式下发至相关单位,督促各单位查找问题根源并积极进行整改。
在稽核过程中,将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创新应用在财务稽核领域,选取三年以上长期挂账工程清理作为RPA具体应用的场景。通过设定机器人程序,使机器人代替人工执行基于一定规则的重复性指令的程序,帮助确定疑点问题、整合汇总反馈疑点、辅助稽核人员分析问题并提示风险,是公司创新和丰富财务稽核工作手段和方式的一个重要特色亮点。(见图4)
图4:财务稽核机器人整体工作流程
②“人力之剑”出手,精准确定问题所在
针对在线稽核疑点反馈结果,一是抽调各单位稽核专家,对系统中固化的稽核规则进行分析,对各单位疑点反馈结果进行审核,提出在线稽核优化建议。二是抽调各专业人才组成柔性团队,针对查找出的重大疑点或重点内容开展现场稽核,对有关疑点或内容进行追根溯源,确定整改意见。三是梳理现场稽核确认的问题,以问题整改督办单或风险提示单方式下发,由基层单位进一步剖析问题根源,落实整改措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③“双剑”融合,不断提高稽核工作质效
只有“人力之剑”和“智能之剑”融合,才能实现“1+1>2”的效果。“双剑”融合主要体现在:一是稽核问题汇总整理后,不断完善公司“四库一清单”。二是对于现场稽核发现的新问题,扩大在线稽核时间和单位范围,评估同类问题发生的时间跨度和影响程度,确定是否再进行深入现场稽核。三是将稽核问题整改典型案例编写入“四库一清单”和转换成稽核规则进行系统固化,实现稽核人机充分融合与良性循环,更好地发挥出稽核监督的职能。
(三)“剑中靶心”,协同推进问题整改
(1)建立“六项机制”,实现问题整改闭环管理
一是建立“岗位责任落实”机制,形成稽核岗问题督办、专业岗问题整改、业务部门前端支撑的岗位责任落实体系。二是建立“沟通联络反馈”机制,组建稽核问题柔性联络网,确保稽核问题能迅速联络到具体部门、具体个人,提高稽核问题处理效率。三是建立“问题整改汇报”机制,定期追踪汇报整改进展,及时沟通整改过程中存在问题,确保问题整改务期必成。四是建立“稽核问题销号”机制,对需要整改的问题实行登记在册和销号管理,避免有部署无落实情况的发生。五是建立“整改结果通报”机制,每月通报问题整改工作进展情况,揭示整改工作中存在问题,并对下一步整改工作提出要求。六是建立“整改成效考评”机制,定期对整改工作进行总结,对整改成效进行综合评估,纳入公司相关责任部门月度绩效考核量化考评结果。
(2)利用“五个”平台,协同推进问题整改
一是利用风控委员会提前进行重大风险预警,审议确定年度重大风险事项,跟踪重大风险防控情况。二是利用协同办公系统将稽核重点问题和内外部检查重点关注问题纳入公司重点督办,定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和整改成效。三是利用运营监控平台实时开展问题预警展示,通报问题整改进展,落实整改责任狠抓问题整改成效。四是将跨部门协同、责任界定不清等问题列入公司协同监督提案,借助协同监督平台推动公司重点风险或问题落实整改。五是将稽核发现的历史遗留问题和重大风险问题纳入问题清单,利用线上问题清单整改系统,督促业务部门加快推进问题整改销号。(见图5)
图5:公司五大平台应用情况
(四)“双剑打磨”,强劲支撑财务转型提升
(1)打磨“人力之剑”,确保稽核工作质量
公司注重人才培养,不断为稽核专家库储备和输送源源不断的专家人才。一是建立稽核专家库,通过基层单位上报、公司各部室评定、入库考核等程序选定,覆盖所有专业、贯通所有单位、囊括各级员工,以备稽核管理之需。二是实行稽核专家分类管理,咨询库专家主要参与审定年度财务稽核工作计划,指导财务稽核工作,解答稽核工作疑点,对问题定性、整改意见提出意见;实施库专家由财务、业务、信息人员按照2:2:1的比例确定,负责专项稽核,跟踪重大问题整改,编写稽核问题案例,梳理稽核方法,做好智能化稽核系统设计开发及维护升级。三是严把稽核专家出入口管理,鼓励各专业优秀人才进行稽核专家库;建立在库人才考评制度,提升稽核人员素质水平。
(2)打磨“智能之剑”,提高稽核工作效率
一是对国网公司日常稽核重点内容分专题进行补充,梳理形成公司财务日常稽核补充模板,构建“国网+天津”财务日常稽核体系。二是以财务管控和ERP系统数据为基础,通过协同办公系统,统一整合各类平台数据资源,通过执行已固化稽核规则的指令程序,实现跨平台、多窗口协同执行的稽核动作,提高稽核工作效率。三是开发“ERP+”财务智能稽核机器人,建立长期挂账在建工程清理长效机制,实现消除存量风险与遏制增量风险的“双管齐下”目标,夯实有效资产基础。
四、取得成效
(一)打造复合人才队伍,促进管理转型提升
组建稽核专家库,形成多层级、多专业能力的柔性稽核专家队伍,既有力支撑公司稽核管理工作转型升级,也为财务人员提供了一个发展出口。当前入库人才126名,其中财务人员51名,业务及信息人员75名。
(二)适应输配电价改革,发挥风险防范合力
通过深化应用大数据分析,融合应用各项协同机制、智能化系统、督办平台,将人工和智能高效结合,防范公司经营风险。公司近3年未发生重大内外部检查风险,国网公司巡视发现的财务方面问题实现了各专业最少。
(三)问题整改成效显著,重点指标有效提升
建立高效协作的柔性管理团队,形成实时监督和问题整改的标准化的常态机制。2018年,稽核发现疑点及问题总体整改完成率较同期相比上升11.27%,连续5个季度内外部监督检查问题整改率达到100%;清理三年以上长期挂账在建工程45项,金额1.7亿元,推动工程竣工决算项目51项,问题整改成效和重点指标显著提升。
(四)深化成果提炼应用,全面指导稽核工作
不断提炼、完善公司“四库一清单”来指导稽核工作开展,收集国网公司稽核规则170条、天津公司稽核规则217条,收集132个风险案例、155个检查案例、111个审计案例,都为稽核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指导。
(五)构建稽核智能机器人,实现工程数据稽核自动化
公司将财务智能机器人(RPA)落地应用于财务稽核专业,将数据分析、整理、拆分、信息发送和结果收集等日常繁杂工作由财务机器人不间断进行,使财务人员更多地投入到管理中,充分发挥了“人工”和“智能”融合的工作合力,提高了稽核工作效率。
五、经验总结
在大数据背景下,统筹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整合公司现有技术、渠道和平台等资源,以“人”和“机”这两把利剑融合为主线,打造职责明确、流程贯通、运转高效的稽核管理模式,营造企业内部新型赋能型稽核环境,大大提高了企业稽核工作效率,对财务队伍转型、稽核价值实现、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均有较大促进作用。特别是利用财务机器人对ERP系统中长期挂账在建工程项目实时扫描和疑点分析对于其他单位也有较大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