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
资产评估行业积极应对疫情 累计捐款捐物已超1600余万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党中央对疫情防控工作作出决策部署,财政部党组提出了具体要求。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以下简称中评协)党委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组织指导资产评估全行业团结一致、攻坚克难,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及时传达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春节后上班第一天,中评协党委向全行业下发了《众志成城 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致资产评估行业的一封信》,号召资产评估行业各级党组织、各地方协会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守初心、担使命体现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中。要求广大评估机构延迟上班时间,调整工作方式,利用网络办公。要求广大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好群防群控、群防群治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鼓励各地方协会、评估机构和从业人员踊跃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各种形式的援助和支持,彰显资产评估行业的责任与担当。中评协下发《关于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免除湖北2020年应交会费的通知》,免除湖北省辖区内资产评估机构2020年应交中评协本级会费,对确诊为新冠肺炎的个人会员发放3000元慰问金。对疫情防控期间切实做好行业工作作出部署,推迟会员年检时间、推行网上开展相关工作,等等。
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各资产评估机构积极响应号召,通过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发布工作通知、提出防控倡议等多种措施落实防控举措。积极调整工作方式,纷纷实行网络办公。积极与客户沟通,通过微信、邮件、网络等方式及时有效服务客户。
积极开展捐款捐物活动。面对疫情重灾区的紧急求救,资产评估机构和广大从业人员积极响应,充分调动资源,通过多种途径,持续向疫情防控一线捐款捐物。截至2月14日,资产评估行业参与捐款捐物的评估机构904家,捐款捐物共计1608万元,其中:捐款1300万元;捐献防护物资价值308万元。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资产评估行业发扬无私的奉献精神、追求卓越的专业精神,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疫情防控一线提供支持,为恢复正常经营活动做好准备。资产评估行业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财政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同舟共济,继续为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各地财政
湖北省财政厅:专项再贷款落地96.53亿元,千家鄂企进入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名单
2月7日,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审计署5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强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资金支持的紧急通知》,要求规范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管理,通过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并由中央财政安排贴息资金,支持企业降低融资成本。通知出台后,湖北省财政厅会同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建立“防疫战金融支持群”,指导各地和各相关企业用好中央低成本信贷资金和财政贴息政策,做到政策衔接线上办、马上办。同时第一时间广泛告知:通过央行提供1年期专项再贷款,金融机构给予利率优惠,中央财政贴息支持,企业实际利率负担将低于1.6%。
为确保政策尽快落地见效,省财政厅积极履行牵头职责,推动相关部门按照五部委文件规定范围和疫情防控需要,尽快落实重点企业名单制管理,便于企业审贷和金融机构放款。省财政厅对13家省级重点医药储备企业建立资金需求和贷款落地日报制度并加强对接,协调审计部门和财政部湖北监督局对落地贷款跟踪监管,要求金融机构加强贷款需求摸排和贷后管理,财政部门及时做好贴息资金申报审核和拨付工作。
为提高银企对接效率,省财政厅与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密切配合,细致摸排符合五部委支持范围的省级医药储备保供重点支持企业、前期银企对接有贷款意向企业、以及地方三家法人金融机构推荐企业,形成了第一批105家企业、第二批124家企业和省级13家重点医药收储企业名单,及时向省发改和省经信厅推送。
截至目前,共有1117家湖北企业进入疫情防控重点支持企业名单。央行专项再贷款资金和财政贴息捆绑发力,企业实际融资成本将降至1.6%以下。截至2月19日,湖北专项再贷款共落地96.53亿元,其中省级13家重点医药储备保供企业落地贷款42.25亿元,九州通、国药控股湖北公司等一批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快速得到低成本资金支持。
安徽省财政厅:加强资金统筹出实招 积极做好疫情防控保障工作
安徽省财政厅近日印发通知,就加强资金统筹作出规定,要求全省各级财政部门统筹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等财政资金以及社会捐赠非定向资金,发挥各类资金叠加效应,确保不因资金问题影响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坚实财政保障。
一是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各级财政年度预算安排的医疗卫生等经费,优先用于保障疫情防控。年初卫生防疫经费预算安排不足的,及时按规定调整增加预算安排。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无实质性内容的培训一律取消,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坚决把该压的压下来,该减的减下去,通过压减,腾出资金,统筹用于疫情防控、基层“三保”及相关重点领域投入。
二是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各级财政部门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结余资金和连续两年未使用完的结转资金,一律按规定收回;不足两年的结转资金,也可按规定收回;对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资金超过当年收入30%部分,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对不具备实施条件、项目进展缓慢以及预计难以支出的年初预算资金,按规定收回。盘活资金依规优先用于支持疫情防控。
三是用好转移支付资金。省以上财政对市县的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时,向疫情严重地区适当倾斜。对按因素法分配的转移支付特别是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教育等领域转移支付,将疫情防控作为重要分配因素;对按其他方式分配的转移支付,充分考虑各地疫情防控形势。加大转移支付结构调整力度,能够调整用于疫情防控的,按程序调整用于疫情防控。
四是用足政府债券资金。聚焦加快建立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优化政府债券投向结构,积极支持疾控中心、传染病医院、综合性医院等设施和设备建设,提升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处置能力,支持基层加强疫情防控能力建设,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五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加大财政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力度,落实好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提升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支持以及加大续贷过桥资金支持力度等政策举措。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梳理推出一批有现金流、有稳定回报预期的医疗卫生领域重点PPP项目,进一步吸引撬动社会有效投入,支持加强疫情防控体系和能力建设。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资金,支持公共卫生事业建设。
六是加快资金拨付下达。省级专项转移支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预算分别在预算批准后60日、30日内正式下达,中央转移支付在收到后30日内下达,涉及疫情防控的转移支付,第一时间拨付下达,据实结算项目,采取先预拨后清算方式下达。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原则,开通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绿色通道,确保疫情防控资金随到随拨,切实保障疫情防控支出需要。
七是强化资金绩效管理。各级财政部门及时制定疫情防控资金使用管理具体办法,明确经费列支渠道和相关预算调剂程序,规范资金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强化疫情防控资金绩效管理,加强资金使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流程绩效监控,做好资金的追踪问效,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山东省财政厅:制定奖励政策 激励引导各地加快复工达产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全省企业和项目建设复工复产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省委领导小组(指挥部)第3号〕部署要求,激励引导各地加快复工达产,山东制定出台了企业和项目开复工、经营达产、资金保障及交通运输保障等四项财政奖励政策。
一是对企业和项目开复工实施奖励。根据各市“四上”企业的开复工率,结合省级重点项目(包括省重大项目、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双招双引”重点签约项目,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各地开复工项目个数和开复工率,对排名前3名的市各奖励1000万元,对第4-10名的市各奖励500万元,加快推进全省企业和项目建设复工达产进度。
二是对企业经营达产实施奖励。根据各市工业增加值增幅、工业用电量增幅,结合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对排名前3名的市各奖励500万元,对第4-10名的市各奖励200万元,支持各市加大投资、加快达产,提升地区产出效益。
三是对企业和项目资金保障实施奖励。根据各市新增贷款增幅,对排名前3名的市各奖励500万元,对第4-10名的市各奖励200万元,鼓励各市积极协调解决企业资金紧张等问题。
四是对交通运输保障实施奖励。根据各市货运量及货物周转量增幅,结合应急防控用品运输量、定制化运输里程及人数,对排名前3名的市各奖励500万元,对第4-10名的市各奖励200万元,支持各地开展“点对点”定制化运输服务,保障企业外地返岗务工人员及原料设备和防控物资出得去、进得来。
奖励资金由各市统筹用于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和项目建设复工达产相关支出,政策暂定执行到2020年3月31日。为引导各地加快复工达产进度,对2月底复工达产的加大奖励力度,相关奖励标准上浮20%,资金于4月份一次性兑现。
另外,安置外地返岗职工隔离所支付的酒店、公寓等租赁费用,由企业、所在县(市、区)财政、所在市财政和省财政各承担30%、20%、20%和30%。
青岛市财政局:充分发挥医保基金作用 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青岛市财政局始终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履行政府投入责任,全力保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安心就医。
做到应保尽保,解除患者后顾之忧。市财政局会同市医疗保障局,在1月23日,1月29日两次出台政策,确定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疑似患者采取特殊报销政策,明确了按医保规定支付后的个人负担部分,均由财政资金予以保障,确保患者无后顾之忧,安心就医。
预拨医保基金,支持定点医疗机构、药店高效健康运转。面对疫情的巨大压力,为保障定点救治医疗机构资金充足,不因医保总额预算管理规定而影响救治,市财政局会同市医疗保障局,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等7家定点救治医疗机构预拨医保基金1.2亿元。为了支持市内18家医保定点连锁药店积极组织货源,稳定医药价格,预拨医保卡金4.9亿元,支持将与定点连锁药店结算周期,由每月结算调整为每周结算。
下一步,市财政局还将根据中央、省、市统一部署,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结合财政工作职责做好疫情防控保障工作。
天津市财政局志愿服务队:病毒无情人有情 细微言行暖人心
下沉社区防控疫情是一项政治任务,是党员干部遵守政治纪律的一次行动,也是践行群众路线的一场生动实践。自天津市财政局机关志愿者服务队进驻开封道社区养和里小区开展24小时值守以来,志愿者服务队的同志们,始终坚守初心使命,牢记市财政局党组的嘱托,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温馨细致的服务举措,赢得了社区居民的普遍认可和支持,与社区居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让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增添了“温度”。
以心交心,以情暖情,总有一些话语如同“冬日暖阳”。“你们白天黑夜的在这儿盯着,也真不容易”“你们的工作也是为了我们的安全,绝对支持”“小伙子,大冷天多穿点”、“来喝口热水,别感冒”,居民们一句句平常朴素的话语,一声声暖心体贴的叮嘱,让值守的干部倍感亲切、暖意融融。回想起刚开始值守时的一些“窘境”,预算处干部邓文健说:“检测体温、询问情况、登记信息等防控措施需要耗费一定时间,特别是有时因为低温造成电子体温计不灵敏,需要多次测量,有急事的居民难免有些着急,这谁都能理解。但是只要我们多讲道理,多聊家常,体谅难处,总会得到居民的支持和配合”。现在,值守干部和社区居民相处的像朋友一样,见面相互问候,遇事相互帮助,值守干部们更加坚定了做好疫情防控的信心和决心。
同心同德,同舟共济,总有一些事例让人心存感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市财政局值守干部主动清理积雪、帮助老人搬运物品、夜间保障居民的进出,通过一件件小事让志愿服务更暖人心。社区居民也以实际行动对服务队值守工作给予支持和帮助,构建起群策群力、群防群控的坚强防线。社区的王阿姨一天晚上看到值守干部的电子测温器,因低温多次测不出温度,值守的干部需要一直用手捂着。她立即找到擅长手工编织的阿姨,照着电子测温器的样子,连夜织成了2个毛线保温套,一早就给服务队送来;1号楼的李奶奶见到值守干部整日站着工作,让儿子搬来了家里的椅子并配上座垫。每次路过值守点时,她总会对值守干部说,“小伙子,够辛苦的啦,没事就坐下歇会”;值守点的防风帐篷刚搭起来,2号楼2楼的崔大爷就推开窗户,对值守干部喊道“这天太冷了,我这儿有电暖气,你们先搬去用”,值守人员虽然婉言拒绝,但心里热乎乎的。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赢。天津市财政局志愿服务队队员们纷纷表示,一定牢记为民服务宗旨,把投身疫情防控作为砥砺初心、践行使命的试金石、磨刀石,发挥好党员突击队和党员示范岗作用,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依靠群众,坚定信心,携手战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