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对市十四届政协三次会议 第0584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天津市财政局 发布时间:2020-08-28 02:10

中国民主同盟天津市委员会:

贵党派提出的关于优化执转破制度,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的建议,经与市银保监局认真研究,现将涉及的有关情况和意见答复如下。

妥善处置僵尸企业,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破产程序是让僵尸企业主体退出市场的方式之一。经向相关部门了解,司法实践中执转破工作确实存在破产启动资金不足等问题,贵党派提出的意见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我们将立足财政职能,在工作中积极研究借鉴。

一、关于设立破产险问题。

根据《保险法》第十一条规定,订立保险合同,应当协商一致,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保险的外,保险合同自愿订立。

市银保监局提出,企业因经营不善导致破产的事由,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保险的可保风险必须是意外的、外来的、突发的事故,设立破产险存在一定的企业道德风险,目前市银保监局辖内保险公司均未开展破产险保险业务。我国尚未出台要求企业购买破产险的法律法规,因此,要求企业法人在设立之初必须购买一份破产险缺乏法律依据。

二、关于设立破产基金问题。

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最高人民法院、财政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僵尸企业及去产能企业债务处置工作的通知,明确僵尸企业及去产能企业是债务处置的第一责任主体。按照相关法规,分别采取破产清算、破产重整、债务重组、兼并重组等方式分类处置僵尸企业及去产能企业的直接债务。《企业破产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发生的破产案件的诉讼费用,管理、变价和分配债务人财产的费用,管理人执行职务的费用、报酬和聘用工作人员的费用为破产费用。第四十三条规定,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由债务人财产随时清偿,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破产费用或者共益债务的,按照比例清偿。

综上,企业破产的申请主体、债务处置及破产费用清偿问题,已在法律中有较为明确规定。清理僵尸企业,可通过破产清算、破产重整、债务重组、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分类处置。对于需要破产清算的企业,由于破产主体不仅限于国有企业或僵尸企业,是否由财政出资设立破产基金,还应考虑垫付破产费用是否属于公共服务范围,以及由此产生的企业道德风险是否可控,是否会造成由财政资金承担一小部分企业经营不善的无限责任。

关于无产可破僵尸企业的经费启动问题,可根据负责破产启动工作相关主体的单位性质、经费渠道等分别解决,逐步探索建立破产经费多渠道筹措机制。属于政府职能范围的,可根据现行财政体制和预算管理规定,纳入有关部门预算统筹考虑。属于市场调节范围的,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经了解,目前各省市尚未设立破产基金,北京,上海等地主要由法院利用办案业务费开展破产费用援助。2020年,我市财政已安排法院系统办案业务费6000万元,各法院可统筹使用法院办案业务费,用于支付符合条件企业的破产费用等急需支出。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妥善做好僵尸企业处置相关工作,逐步探索建立破产经费多渠道保障机制,用于支付无产可破企业的破产清算费用,推进执转破工作顺利开展。

 

  感谢您对财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