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通知公告

天津市财政局关于印发2022年财政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安排的通知

来源:天津市财政局 发布时间:2022-06-09 18:43

津财农〔202223

市财政支持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涉农区财政局:

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贯彻落实《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津党发〔20229号)精神,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现将《2022年财政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安排》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22429

(此件主动公开  

  

2022年财政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工作安排

  

2022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乡村振兴工作部署,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力服务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支持“米袋子”“菜篮子”稳产保供

保障百姓米袋子稳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鼓励农民积极开展粮食生产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优先支持粮食生产机械以及大型农机,实现优机优补。实施耕地休耕和粮豆轮作补贴政策,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促进油料供给。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升用水效率。(责任单位:农业处,各涉农区财政局,其中各涉农区财政局以下不再列出)

)丰富百姓菜篮子认真贯彻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支持做好粮、油、肉、蛋、菜等生活必需品和救灾物资储备工作,提高应急保障水平,增强有效应对价格异常波动供应风险的能力(责任单位:经建二处)启动疫情期间“菜篮子”稳产保供补贴政策,202219日起至2月底,对我市稳产保供蔬菜基地、新建设施园区等紧急调整种植茬口、抢种速生叶菜的,按种植面积给予每亩800元一次性生产补贴。支持稻渔综合种养推广纳入民心工程,促进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粮渔共赢生态高效。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高标准池塘改造等稳定生猪生产、渔业生产和奶业振兴长效性扶持政策,为丰富菜篮子创造积极条件(责任单位:农业处)

(三)服务重要农产品安全。优先安排粮食风险基金,全力保障市级储备粮油补贴费用支出,支持智能粮库建设,积极配合业务主管部门做好地方储备粮增储和粮食保供稳价工作。(责任单位:经建二处)做好蝗虫、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监测防控,统筹抓好非洲猪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病防控,保障农业生产和品质双安全。支持渔业增殖放流,恢复重要渔业水域渔业资源。(责任单位:农业处)

二、服务现代都市型农业要素支撑

(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支持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落实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政策。深入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优化秸秆综合利用和农田残膜回收利用扶持政策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建设。(责任单位:农业处)持续加强北大港、七里海等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修复和公益林保护,支持造林绿化工程建设。(责任单位:综合处)支持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优先开展盐碱地普查。(责任单位:农业处)

(五)提升农田基础条件。统筹农业生产发展各涉农区土地出让收益市级调剂资金,支持新建高标准农田2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加强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支持续建宝坻潮南灌区工程、新建蓟州红旗灌区等3个中型灌区。加强农业、水利、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应急物资储备,强化沟渠疏浚及水库、泵站运行维护,及时修复水毁灾损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责任单位:农业处)

(六)支持种业振兴行动。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等中央专项资金,统筹农业生产发展和科技创新资金,充分发挥政府债券资金作用,支持种业振兴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农业处、教科文处、经建一处、预算处、债务处)研究制定农作物品种创新与推广后补助政策,示范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责任单位:农业处)支持蔬菜、生猪等7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农业处)

(七)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开展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种粮综合效益。支持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层供销合作社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实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责任单位:农业处)

加强“三水”民生建设。优先保障引江引滦入津调水补助持续支持引江入宝、引江入静重大水利供水工程建设,加强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三水”民生建设积极服务北大港水库扩容程建设。支持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巩固中心城区一二级河道的水生态修复成果,发挥河湖长奖补资金作用,打造幸福河湖。(责任单位:农业处、债务处

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九)扎实推进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根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需要和财力状况,保持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合理安排财政投入规模。优化支出结构,助力脱贫地区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特色产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责任单位:政法处)

(十)有序推动经济薄弱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区)等建设。加强财政补助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经济薄弱村资金管理,支持800个经济薄弱村产业发展,启动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促进形成一批特色主导产业,切实增强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和服务带动农民能力,为我市乡村全面振兴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有力支撑。开展下营镇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评估,做好新一批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资金申报工作,努力争取中央财政奖补资金(责任单位:农业处)

四、服务乡村产业、建设和治理工作

(十一)服务乡村产业发展。大力推动建设都市型奶业和生猪2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宝坻区和滨海新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宁河区岳龙镇、静海区台头镇产业强镇建设。积极争取2022中央财政农业产业强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资金支持,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支持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农业处)

(十二)服务乡村建设行动。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支持打造水清村美路畅新农村。(责任单位:农业处、综合处、社保处、经建一处)持续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依效付费,积极配合推进污水处理农户缴费制度,逐步实现农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责任单位:农业处、综合处)持续推进农村户厕改造,进一步提高卫生厕所覆盖面。支持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助力完成新一轮150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责任单位:农业处)持续深入推进我市四好农村路建设,支持提升改造农村公路200公里,促进农村公路发展质量和效益再上新台阶。(责任单位:基建处)持续支持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逐步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责任单位:社保处、基建处)

(十三)服务乡村治理有效。落实村干部和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报酬,稳定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支持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责任单位:农业处)整合文化惠民活动资源,支持开展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支持全民阅读进乡村。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责任单位:教科文处)

五、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

(十四)促进民生兜底保障。全面落实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责任单位:预算处)支持农村学前教育普及,提高普惠水平。支持市教委直属学校结对帮扶涉农区学校,促进区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责任单位:教科文处)落实村卫生室运行费用补助。落实对特殊困难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分类资助政策。做好特殊困难老年人、农村留守儿童、残疾人关爱服务,加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信息动态管理。完善社会救助政策措施,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强化资金保障,做好低保、特困、低收入家庭、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救助供养,切实发挥临时救助救急难属性,解决好广大农村符合条件人群的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困难。(责任单位:社保处)组织人社、民政、农业农村三大领域补贴一卡通管理改革在全市16个行政区全面推开,积极推进清核项目清单、核对人员信息、实现网络联通、完善平台建设、统一发放资金等重点工作任务促进一卡通管理改革走深走实,确保惠民富民政策落实到位。(责任单位:农业处、社保处

十五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持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发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作用,促进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责任单位:社保处)落实企业吸纳农民工就业补贴政策。将符合条件的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责任单位:社保处、债务处)支持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能力提升、种养加能手技能、返乡下乡者创业、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等培训,不断提升农民增收能力。(责任单位:农业处)

六、强化乡村振兴财政投入保障

(十六)优先乡村振兴投入。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全力而为、突出重点,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落实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若干措施,确保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稳步提高。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市级政府投资项目等渠道资金集中支持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加强财政政策引导,拓展财政金融支农深度,持续推动农业保险、农业担保等农村金融业务健康发展。加快推动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支持基金投资乡村振兴关键领域,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融资需求,为三农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要素(责任单位:各成员单位

十七提高预算管理质量坚持总量控制、原则把握、防范风险基本思路,优先保障中央考核硬指标保障市委市政府硬任务保障以往年度硬缺口保障部门运转硬需求“四保四硬”任务。根据收入增减变化确定乡村振兴领域可支配财力规模不做超出财力的承诺,精打细算、精准花、精细管理,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有效防范财政运行风险、部门支付风险和基层稳定风险。加强中央财政涉农直达资金管理,确保直接惠农利农。认真做好支农兴水预算安排和执行情况统计分析,将执行进度纳入对各涉农区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指标体系,不断提高预算执行质量(责任单位:各成员单位

十八深入开展绩效管理落实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要求,加强财政支持乡村振兴资金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形成预算决策有评估、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重大涉农项目做好事前绩效评估、事后绩效评价工作,硬化预算绩效管理约束,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责任单位:各成员单位)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